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骨質疏鬆的9大誤區

 在衛生部發佈的《防治骨質疏鬆知識要點》中明確指出了骨質疏鬆的九大誤區,每個誤區都是急需通過健康傳播澄清的,使骨質疏鬆能夠得到更好的防治,以免延誤治療造成骨折等嚴重後果。因為,髖部骨折後第一年內由於各種併發症死亡率達到20%—25%。存活者中50%以上會有不同程度的殘疾。

  骨質疏鬆是可防可治的,但目前大眾在防治方面存在諸多認知的誤區,關鍵要提高對該疾病的重視,及早預防,密切監測和規範治療。

  誤區中包括:

  誤區一:補鈣等於治療

  骨質疏鬆是人體內的破骨細胞影響大於成骨細胞造成的,簡單講就是骨骼流失速度超過形成速度造成的,因此,治療不是單純補鈣,而是提高骨量、增強骨強度和預防骨折的綜合治療。患者應到正規醫院的骨質疏鬆相關科室規範治療。

  誤區二:喝骨頭湯能預防

  實驗證明同量的牛奶中鈣含量遠遠高於骨頭湯。同時,骨頭湯裏的大量脂肪會對老年人的身體健康造成其他危害。應注意飲食多樣化,少油、不宜多吃高蛋白質和咖啡因的食物。

  誤區三:與年輕人無關

  骨質疏鬆不是老年人特有,年輕人同樣需要注意。人體骨骼中的礦物質含量在30多歲達到最高的峰值骨量。峰值骨量越高,就相當於人體中的“骨礦銀行”儲備越多,到老發生骨質疏鬆的時間越推遲,程度也越輕。而很多年輕人尤其是年輕女性節食減肥,體重降下來的同時,對骨骼也產生了嚴重隱患。因此專家特意提示,減肥是減掉體內脂肪,不要同時減掉骨骼的重量,最好通過適量運動來保持體型。

  誤區四:老年人治療為時已晚

  很多老年人認為骨質疏鬆症無法逆轉,到老年期治療已沒有效果,為此放棄治療,這是十分可惜的。

  從治療的角度而言,治療越早,效果越好。所以,老年人一旦確診為骨質疏鬆症,應接受正規治療,減輕痛苦,提高生活品質。

  誤區五:靠自我感覺發現

  多數骨質疏鬆症病人在初期都不出現異常感覺或感覺不明顯。發現骨質疏鬆症不能靠自我感覺,不要等到發覺自己腰背痛或骨折時再去診治。

  高危人群無論有無症狀,應定期去具備雙能X線吸收儀的醫院進行骨密度檢查,有助於瞭解您的骨密度變化。

  誤區六:骨質疏鬆症是小病

  骨質疏鬆不只是平時的腰酸背痛而已,發生骨折的風險會大大增加。一旦跌倒就容易發生骨折,尤其是對老年人的髖部骨折危害極大。所以,生活方式調整、規範治療和防止老人跌倒都是非常關鍵的。

  誤區七:無需看專科醫生

  對於已經確診骨質疏鬆症的患者,應及早到正規醫院,接受專科醫生的綜合治療。

  誤區八:宜靜不宜動

  保持正常的骨密度和骨強度需要不斷地運動刺激,缺乏運動就會造成骨量丟失。體育鍛煉對於防止骨質疏鬆具有積極作用。另外,如果不注意鍛煉身體,出現骨質疏鬆,肌力也會減退,對骨骼的刺激進一步減少。這樣,不僅會加快骨質疏鬆的發展,還會影響關節的靈活性,容易跌倒,造成骨折。

  誤區九:骨折術後就正常了

  發生骨折,往往意味著骨質疏鬆症已經十分嚴重。骨折手術只是針對局部病變的治療方式,而全身骨骼發生骨折的風險並未得到改變。因此,我們不但要積極治療骨折,還需要客觀評價自己的骨骼健康程度,以便及時診斷和治療骨質疏鬆症,防止再次發生骨折。

  問題解答

  什麼是骨質疏鬆症?

  骨質疏鬆症是一種代謝性骨病,在此情況下骨變得越來越脆,導致骨折的風險增加,特別是在髖部、椎體和腕部。骨質疏鬆症的定義是發生在男性和女性中的一種以低骨量、骨組織微結構退變和骨折風險增加為特徵的全身性骨骼疾病。

  由什麼引起?

  人類的骨骼一直處在重建的過程中,其間骨骼被不停地降解和再形成。兩種類型的細胞介導了這一過程,成骨細胞負責產生骨基質和完成骨礦化,破骨細胞則負責分解骨。然而,如果機體內骨吸收的速度快於骨形成的速度,那麼經過一段時間,骨密度就會下降。

  絕經期前的女性對骨質疏鬆症具有相對良好的抵禦能力,因為雌激素可以刺激健康骨的形成。絕經後,雌激素的生成量減少,從而明顯增加了骨質疏鬆症的發生風險。男性發生骨質疏鬆症的年齡大於女性,危險因素包括種族、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睾酮水準和骨質疏鬆症的家族史等。

  其他與骨質疏鬆症有關的危險因素包括吸煙、鈣攝入量低、維生素D缺乏症、先前發生過骨折或有骨折家族史、神經肌肉疾病或者類風濕性關節炎以及長期接受糖皮質激素治療等。其中多種因素都可以對骨密度產生影響,而骨密度是骨折風險的最佳預測因數。

  有哪些症狀?

  骨質疏鬆症被描述為“小偷”,因為它偷走了骨強度,使骨骼變得更加易於折斷或破裂。骨質疏鬆症的早期體征包括身高降低,由於椎骨壓縮性骨折而導致脊柱逐漸彎曲。但是,第一次看到明顯的骨質疏鬆症“症狀”往往是在骨折之後,這也是該病被稱為“悄無聲息的流行病”的原因——出現併發症之前,人們通常不會意識到自己患有骨質疏鬆症。

  如何診斷?

  診斷工具中最常用的是骨密度檢查,而應用最廣泛的是雙能X線骨密度儀掃描。利用這種無痛的和非侵襲性掃描可以通過雙能X線測量椎體和髖骨的密度,使醫生對患者的骨質疏鬆症進行診斷和監測。在世界衛生組織指南中提出,當骨密度評分大於2.5SD時,可以診斷為骨質疏鬆症。

  鏈接

  《原發性骨質疏鬆症診治指南(2011年)》發佈

  中華醫學會骨質疏鬆和骨礦鹽疾病分會學會5月13日發佈《原發性骨質疏鬆症診治指南(2011年)》。此次發佈的“2011年新版指南”高度遵循科學性、實用性和先進性三原則,對2006年出版的《骨質疏鬆和骨礦鹽疾病臨床診療指南》進行了更加詳細、嚴謹、科學的修訂,著力突出預防骨質疏鬆症發生的重要性,強調臨床治療的實用性,為廣大醫護工作人員提供了最權威的診療參考。

  徐苓教授介紹說:“骨質疏鬆是一種常見卻十分隱蔽的疾病,患者對於‘靜悄悄的’骨質疏鬆症治療意識淡薄,常常發生了脆性骨折後才如夢方醒,而防治骨質疏鬆的根本目標就是預防骨折。新版指南的一大特點就是強調通過‘骨質疏鬆風險評估’發現那些沒有骨折卻存在骨折高風險的目標人群,從醫生坐等患者發生骨折來求醫轉變為提前發現具備骨折高風險的非骨折患者,及早診斷,及時治療,以避免骨折的發生。從‘下醫治已病’進步到‘上醫治未病’。這一進步是醫學發展和醫療水準提高的重要體現。”
返回列表